【麟威观点】财报利润只是数字,现金利润才是赚钱
来源:麟威咨询 责任编辑:麟威原创 浏览量:1202 2023-07-05
本文是麟威咨询的顾问师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,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如公众号转发请联系授权,欢迎给后台发信或邮件交流(lw@szleanway.com)
01 案例故事
在某公司董事会上,公司领导问CFO(财务总监):“公司去年总共赚了多少钱,赚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,为什么发不出现金股利?”
财务总监却是答非所问,只能用净利润(*千*百万元)来搪塞,无法正确回答公司领导的问题,还用会计准则为自己辩解。
董事长觉得实在不可理解,看了半天,小心翼翼地问“你是CFO还是UFO”……
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制定者不知民间疾苦,倒霉的是实务界的会计人员,被逼成和正常人没有共同语言的“外星人”。
02 有利润不等于赚钱
企业经营的重要经济目的是赚钱,关键是如何确认一家企业是否真的赚钱?
我们很多人都会认为今年公司“有利润”就是公司“赚钱了”,如果有利润就是赚钱了,为什么上述案例的企业有超过千万元的利润,却不能给股东发现金股利?
由此看来,净利润其实不能表示企业真正赚钱了,企业无法用利润给股东发现金红利,无法用利润给供应商付款,无法用利润给员工发工资,无法用利润给政府缴税,因为他们只收现金(现金转账)。
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现金利润,现金利润是企业经营安全的基本保障,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数字是虚假的表象,不是企业真实的赚钱结果。
03 为什么有利润不等于赚钱
世界上不存在“真实的利润”,因为利润本身就是虚构的。
从计算公式看:收入-费用=利润
所谓利润甚至不能定义,只能说是“收入”减去“费用”后的差额,取决于什么是“收入”,什么是“费用”,纯属会计上的“人造概念”,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对应的实物(现金账户)。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会计准则对收入、费用和利润的定义:
收入: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、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、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。
费用: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所发生的、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、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。
利润: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,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、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,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、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、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。
利润这个指标是从“收入-费用”计算得到的,其致命的错误在于把货币资金的各种不同“事态”混为一谈:
结果,利润是个无关赚钱的假冒伪劣指标,用它来考察公司,必然扭曲了公司的真实业绩,使人们得到错误的结论,做出错误的决策,误导市场的资源配置。
04 案例分析
案例演示:虚构案例
某公司成立时股东投资10000元,向银行贷款5000元,本期购入6000元的商品,以10000元售出,并收到现金1000元。(经历了标准的销售过程)
增值税率17%,所得税率20%,未分配利润不留盈余公积。
销售出货品并全额收到现金的情况下,报表上核算的“未分配利润”是企业实打实通过经营赚到的钱,可以发放现金红利,更准确的应成为“未分配盈余现金”,可参见简式资产负债表,如下表(一)所示:
表(一) 资产负债表(标准销售过程) 单位:元
第二种情况:本期销售的货物发出后,本期末未能收回客户付款的现金,上面会计分录中(4)的银行存款11700元改为应收账款11700元,其余的会计分录完全相同。
表(二) 资产负债表(本期未收到货款)单位:元
第三种情况:本期销售的货物发出后,本期末未能收回客户付款的现金,应收账款11700元,该笔应收账款被证实无法收到,成为坏账。结果是11700元打了水漂,提前交纳的税款1480元要公司用现金垫付,报表核算的所谓“未分配利润”3200元纯属数字游戏,成为笑话。期末注销坏账后,如果将公司账号的现金6500元偿还银行借款5000元,股东原始投入的实收资本10000元就剩下1500元。可参见简式资产负债表,如下表(三)所示:
表(三) 资产负债表(应收账款成为坏账)单位:元
05 有现金利润才是真赚钱
巴菲特2023年致股东公开信(摘录)
伯克希尔在2022年度过了美好的一年。公司的营业利润——我们使用通用会计原则(“GAAP”)计算的收入术语,不包括股权持有的资本收益或损失——达到了创纪录的308亿美元。查理和我专注于这个运营数据,并敦促你也这样做。GAAP数据,如果没有我们的调整,在每个报告日都会剧烈而反复无常地波动。请注意它在2022年那杂耍一般的表现,这绝不罕见:

当按季度甚至按照年度业绩查看时,GAAP收益具有100%的误导性。可以肯定的是,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资本收益对伯克希尔来说非常重要,我们预计它们在未来几十年将产生有意义的积极价值。但是,它们季度的波动,经常被媒体盲目地报道,完全误导了投资者。